房子已拆,卻按以前的價格進行補償!
來源:上海房產律師網 作者:上海律師 時間:2022-03-23
01 2011年8月,某區政府作出房屋征收決定,王某的房屋位于征收范圍內。 該房屋由王某與兄弟姐妹共有,征收公告作出時,王某兄弟姐妹對產權份額尚有爭議,于是征收工作人員告知王某,補償問題需等待確權民事案件審結后再協商。案涉房屋于2012年即被拆除。 2015年,生效判決確認,王某對該房屋享有40%的份額。但征收部門仍遲遲未就補償事宜與王某達成一致,也未對王某作出補償決定。 2018年,區政府作出補償決定,以2011年為評估時點,對案涉房屋計算了補償費用。 王某不服,提起行政訴訟,要求法院撤銷補償決定,由區政府重新對其補償。 高院二審認為,政府在房屋征收補償過程中,如果未能與被征收人就房屋補償安置問題簽訂補償安置協議,應當及時作出房屋補償決定,且作出的補償決定應當符合公平補償原則,以妥善解決房屋補償糾紛。 本案中,區政府2011年就作出了征收決定,2012年對房屋進行了拆除,但直至2018年才作出補償決定,評估時點仍然是2011年。區政府亦認可,2011年以來,類似房地產市場的價格有較大幅度上升。二審認為,區政府在采取貨幣補償的情況下,如果還以2011年為評估時點,明顯不利于被征收人合法權益的保障,有違《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》確立的公平補償原則。案涉房屋評估結果未能準確客觀體現房屋價值,未能保障王某的合法權益,遂判令撤銷區政府作出的補償決定。 《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》規定,對被征收房屋價值的補償,不得低于房屋征收決定公告之日被征收房屋類似房地產的市場價格。但是,對該條規定不能機械理解,即不能一律以"征收決定公告之日"作為評估時點來評估房屋的價格。事實上,評估時點確定的根本目的是便于評估被征收房屋的價值,切實保障被征收人的合法權益。 本案中,征收部門與王某遲遲未能達成協議,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,其中王某作為共有權人、產權份額未能確定是原因之一。然而,在王某的產權份額已經確定后,哪怕王某對貨幣補償還是實物補償的形式還是不予表態,區政府也應當及時作出補償決定,而不是一味聽之任之。但本案中,區政府直至2018年,仍以2011年的標準為依據作出補償決定,顯然損害了王某的合法權益。